299 踏过护城河-《从小兵到帝王》
第(2/3)页
说白了,过了一次兵的近半中原地区,并没有解决人少地多的矛盾。
当然,这也与安禄山与唐国之间的战争属于汉家内战,没有刻意屠戮平民,大多数平民不是死于军队手里,而是因为战乱活活饿死的。
明国的安定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地少人多的分田封建基础上。
明国在西北地区建立的新军为何能打仗,还不是因为明国给家家户户老百姓分了地,老百姓自发性的开始维护明国的统治!
没有了地主乡绅阶级和地方门阀这帮中间商的剥削,土地分配完之后,明国既可以得到足够维持朝廷和军队的开销,老百姓又可以吃饱饭了……
当然,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也有弊端,因为掌握土地的是占据多数的平民,财富都分散了,很难被集中起来,没有掌握大量本钱的地主乡绅阶级和地方门阀,自然也就很难出现商人……
结果城镇里的商业活动全都变成了小农菜市场,大宗贸易在明国境内只剩下朝廷官办的了!
在明国,除了朝廷外,没有任何个体的财力还能组织商贸活动和商铺酒楼的买卖,连那些手工作坊和匠师大部分的老板都变成了朝廷,普通的小农可养不起他们,也不会去养他们……
这种封建式小农经济虽然非常稳定,但却阻止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想要发展社会生产力,基本上只能靠朝廷的官方力量推动,也就是俗称的官办‘企业’。
此时明国的矿场、集体农场和大宗贸易九成九都在朝廷手里,属于真正意义的‘国企’。
这是一件非常考验朝廷官僚体系执行力的措施,好在李察有一个公正能干,还绝对忠诚的内阁,再加上锦衣卫的监督和严厉的官员末位淘汰制度,明国的官办商业发展的还算不错。
这也使得明国可以集中社会绝大多数财富,对社会发展进行随意调控,比如说调整市面上的粮价,没有大商人竞争,农民们只能将粮食卖给官办商业……
当然,农民们也可以选择不卖,但朝廷却可以通过控制市价,在收税的时候折算成白银,来逼着农民去卖粮!
这相当于变相的增加农民的负担!
只不过朝廷都是要面子的,不像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地主乡绅,所以对农民的税收都有一个适当的调度,不会过分压榨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