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电话邀约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1989年1月,日本国会议员兼家石原慎太郎,和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,合写的《日本可以说不》一书出版上市。

    书中大胆预言——虽然战后世界一直以美国为首,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,恐怕就要以日本为首了!

    所以美国应该停止期待日本屈居其下,而日本应该对美国更加强硬。

    书中甚至引用了在日本广为流传的阴谋论——美国之所以对日本使用原子弹,而不对德国使用,是因为种族歧视。

    但实际情况却是,原子弹在1945年7月试爆成功,那时德国就已经投降两个月了。

    而此时已经失去理智的昭和天皇,作为当年日本最高领导人,为了避免无条件投降,赞成“一击讲和论”。

    日本因此发起了用飞机撞击美国军舰的自杀式攻击。

    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但仍然以失败告终,并且成为世界上惟一被原子弹轰炸,而且还是被两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。

    总之,这本充满了对自我反思的拒斥,以及欺软怕硬和自以为是的书一经出版,就迅速成为了热点话题,传到美国之后,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来自国外批评的声浪日益高涨,许多看过这本书的知名人士和历史专家,都对书中的观表示震惊和愕然,并由此引发了围绕本书的大讨论。

    一年后,一位长期批评日本的美国作家出版了一本书,名为《日本绝非第一》(Japan As-Anything But-Number One)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在这个世界上,日本人其实是一个“善“与“恶“两方面都比较突出的特殊国家。

    同时,日本人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这种“特殊“。

    他们始终天真地……也可以说,是厚颜无耻地,沉湎于“日本是个完美无瑕优秀民族“的幻想之中,坚信自己能够在世界上畅行无阻,自己犯过的罪恶会随着时间被世人淡忘。

    以前的事情姑且不论,即便是当下泡沫经济下的日本,这种盲目乐观的自恋心态,也依然成为了日本这个国家的致命弱点。

    实际上在日本人自以为富庶,充满盲目自信的背后,他们一直只关注自己取得的成就,但却对自己国家存在种种的问题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日本,他们沉浸在烈火烹油的繁荣盛世中,高喊“日本人和日本的制度非常优秀”、“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”、“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”。

    却看不到日本普通人每年比西方工人多工作400小时,住在狭窄的屋子里,工作10年也买不起房子,每天花费一小时坐拥挤的火车去上班,下班再坐一小时的火车回家的生存苦恼。

    就像左海佑二郎和美代子这样的普通家庭,他们生活在充满了虚幻泡沫和消费主义泛滥社会环境中,自己相信所有对日本社会和日本经济美化的赞誉,却对贫富分化加大和金融陷阱的危险从不自知,对未来的判断只有盲目的乐观。

    否则的话,左海佑二郎又怎么敢拿自己家庭的未来下注去借那么多钱呢?

    从某住角度说,这无疑是时代的悲剧,而他们就是时代的牺牲品。

    当然,在这个时代的日本,比他们更为夸张,在错误道路上奔跑的更远的人有的是。

    有些人甚至相当幸运,不但没有因为经济泡沫感受到生活的矛盾和苦恼,反而因为敢于以“梭哈”的方式去参与投机游戏,一度成为时代的宠儿,大众心目中的投机英雄,而身价暴涨。

    但这一时的辉煌不可能让这些人永远成功,只能加重他们性情中嚣张跋扈的部分,让他们在狂妄自大下,做出更荒唐,更不可理喻的疯狂之举。

    正应了那句老话,忘乎所以,过犹不及……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1989年1月底的一天,昨天因为应酬,凌晨才得以回家上床的宁卫民睡到早上十点左右才起床。

    他打开窗户,把屋内闷热的空气驱赶出去,让微风和明媚的阳光洒进来。

    光线亮丽,一眼望去,越过花园里的树丛,可以看到松本庆子已经抱着孩子在那里晒太阳了。

    宁卫民穿好衣服走下楼来,家里的女佣根本不用吩咐,就将吐司放进烤箱里。

    并把今天的早报摆在了餐厅的桌子上。

    宁卫民每天早上都喜欢撕着吐司片,悠闲地涂上奶油,配着半熟的炒蛋、培根和果汁,一边吃一边看报纸。

    尤其是最近,日本社会热闹极了,处处都是引人瞩目的新闻。

    无论是政治新闻,经济新闻,还是娱乐八卦都是不少看点,这就更让宁卫民读报早餐吃的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“腐败政治!经济企划厅长官原田宪被揭发!引咎辞职!”
    第(1/3)页